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自己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
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只要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
液体压强的存在,就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法
学生亲身感受、讨论法、课件展示、实验探究教学法
四、教学用具
老师准备:水、盐水、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 、 大可乐
瓶、 塑料袋、水槽、形状不同的容器等。
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 水槽
五、师生互动,科学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
问:带鱼生活在深海里,请问同学们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生:没见过。
师:想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下面同学们继续再看大屏幕图片:
1、水坝为什么要上窄下宽?
2、潜水员为什么到不同深度时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问: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学生答:跟液体压强有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探究液体的压强。(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多角度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师:在同学们桌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器材: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同学们可以尝试着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具体感受一下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注意观察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看哪个组想到的办法更多、更好,注意先讨论后实验。
(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学生好的'做法。)
①:往塑料瓶中注入水,然后在侧壁不同高度用锥子扎上小孔,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证明水对侧壁有压强,而且我们还发现,下面的小孔比上面的喷得远,说明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
②:把塑料袋中注入水,发现塑料袋鼓起来了,同样说明水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③:同样也是用塑料袋,把它套在手上,用皮筋固定住上面,然后放入水中,这时就会感觉到塑料袋紧贴在手上,这说明水的内部有压强,这个压强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这个实验不但利用了视觉,而且同时还调动了感觉,这一点很好,值得大家学习,他们又得出了水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④:利用瓶子,在瓶子周围扎上小孔,然后把它按入水中,发现水从小孔流了进去,同样也证明水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演示部分实验
师生一起总结出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课件展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那么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位稍作讨论,然后回答。
媒体展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1、由于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由于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侧壁和内部都有压强。
(由于液体压强比较抽象,学生对液体压强感受较少,首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感受、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并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上述几个实验取材方便,简单易做,直观形象,生动有趣,颇能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其主体作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推理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学生的深入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述实验,学生可能想不到这么多,但二三种方法还是可以做到的,可以说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空前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如果学生想不到上面的实验,老师就演示①、②两个实验。不管他们能否想到,这都是一个让他们感受液体压强的好方法。)
(三)科学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师:通过刚才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实验,那么,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能否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今天的实验,提出你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发言。(由于有了前面的学生实验铺垫,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对液体的压强不再陌生,自然会结合刚才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想的同时,应让学生说明猜想的依据,并指出这样才是科学的猜想。如果猜想得不够全面,老师要从旁引导。)
提出猜想:
1、与深度有关:可以从刚才学生的实验中总结出。
2、与重力、体积、质量有关:如果学生猜想不到,可以引导学生,想刚才的实验中,
如果塑料袋里多装一点水,塑料袋鼓得更出来。
3、与容器形状有关: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出示可乐瓶和矿泉水瓶,观察它们什么不
同,猜想液体压强是否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4、与液体密度有关:由于实验桌上摆有三种标有不同标签的液体,学生容易想到,如
果可以他们观察桌上。
5、与压强方向有关。可以从刚才学生的实验中总结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我们可以用U型管压强计来进一步验证。
师:介绍压强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用视频头对U型管压强计实物进行放大展示)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加油站。
然后演示: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型管中液面情况,得出结论:液体
内部有压强。从科学的仪器中进一步验证刚才的结论。
设计实验:
师:考虑到液体压强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中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讨论(同组间进行):应怎样控制变量(保证哪些量相同,什么量不同?)讨论后请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进行实验:
老师先通过演示否定猜想2、3,这样可以扫清探究中的障碍,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然后依次探究猜想5、1、4,先探究方向,再探究深度和密度,这样做更方便,快捷。探究后由学生派代表发言,说实验现象和结论:液体压强与所在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四)分析论证。
师:介绍方法(课件演示图片)重点介绍液柱模型的建立。
设想水中有一高度为h,底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
学生推导:(由于学生独立推导有难度,所以有如下设计)
V=-----------------
m=-----------------
F=G=mg=-----------------------
P=F/S=--------------------
师:从推导出来的公式P=gh可以进一步说明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跟液体的重力和体积无关。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给出一个顺口溜:
不管容器粗和细,哪怕管子斜又曲,
液体压强真稀奇,只看g与 h值。
师:强调公式P=gh:
1、h指深度,指即研究的点到最高液面的距离;
2、公式p=gh原则上只适用与液体压强。
3、公式中单位统一用国际主单位。
(五)课堂小结:师生一起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课件展示)学生完成课本的填空内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六)思考与练习:(目的在于将学到的知识马上应用,强化液体压强的规律)
1、解释课件中演示的现象:水坝为什么下宽上窄?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2、阅读教材上P150页的信息窗。
3、典型例题:(课件展示)
典型例题(1)
某小组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数据如下
乙
(1)比较1与4;2与5;3与6的实验序号,
可得出: 。
(2)比较1、2、3的实验序号,
可得出: 。
典型例题(2)
如图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并且液面相平,则两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怎样?
A B
师:有关液体压强的应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谢谢!
(七)作业:课后P152页第1题、第3题
六、教学反思:
液体压强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受很少,在教学时教师如果用简单的几个实验演示就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变成学生强记老师说什么是什么了。因此,本人在上这节课时,大胆地用一些简单方便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从中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然后再来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显得容易的多了。整节课的效果收到了良好效果:
1、将U型管压强计用视频头来展示放大,增强了可视性,促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
2、学生用塑料袋套在手上来感受液体的内部压强,不仅利用了视觉,同时还调动了感觉,这点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想。
3、课件的颜色配置有待进一步改进。
文档为doc格式